最新資訊
晉寧千余名農民評上“職稱” 助力鄉村振興
時間:2021-10-09 09:15 來源:未知 微信公眾號:yn2553 QQ公眾號:800061629
今年9月下旬,在晉寧區雙河彝族鄉荒川村的一家花卉企業內,撇坡村村民李勇朋正在做花卉分級檢查。他現在是企業中層管理人員之一,一個月有6000多元的工資。“我就是一個農民,是區里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幫我找到了出路。”他說,通過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他學會了現代農業企業管理。
在晉寧像李勇朋一樣通過培訓提升學習到技能的人還有很多。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晉寧共完成高素質農民培訓1960人,認定1265人,其中高級新型職業農民30人,中級新型職業農民28人,初級新型職業農民1207人。他們將成為鄉村振興的生力軍。
打造晉寧農民教育培訓品牌
農業現代化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人才是關鍵。
在培訓方式方面,晉寧區采取走出去與就地培訓相結合的模式,以晉寧區農廣校為主,與省內外高校合作辦學,充分利用高校優質資源,以“集中培訓+在線學習+生產實踐操作+跟蹤服務”的模式對學員進行分期分段培訓。“培訓提高了學員參訓積極性和主動性,培訓效果顯著。”晉寧區農廣校有關負責人說。
讓新型職業農民發揮“領頭雁”作用
2018年,晉寧區二街鎮響水村村民李瑜參加了晉寧區農廣校組織的貴州大學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在培訓中,她看到貴州發展鄉村旅游的成果后,就在想唐約、平寨、花茂等實訓點的環境和響水相比差得太遠了,為什么他們可以發展得這么好而響水卻不行呢?為此,她帶著問題進行了后來的學習培訓。
2018年12月學習結束后,李瑜便說服丈夫開始了自己創業。租賃土地,成立合作社發展稻田養魚,開發農旅項目,她用自己的行動向親人和響水村民證明發展稻田養魚也是可以賺錢的。
晉寧區上蒜江紅蔬菜花卉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5月,現有社員107戶。2017年以來,合作社采用菜(花)+菌輪作模式進行生產和土壤改良成效明顯,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這還得感謝區政府組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合作社負責人李江紅說,合作社成立之初,社員為維持產量,不斷向土地加大化肥農藥的施用量,加劇了土壤的負荷。土壤“病重”,導致產量降低、促發了作物病蟲害,這又促使農戶加大化肥農藥的使用,形成了一個無解的惡性循環。
晉寧深知人才對于發展的重要性。早在2016年就結合晉寧實際開始實施高素質農民(職業農民)培育工程項目,通過與高校合作辦學,打造晉寧“帶著農民上大學”農民教育培訓品牌,實踐培訓新模式,著力培養一大批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隊伍,并在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過程中有效發揮“領頭雁”作用,有力地推進晉寧農業現代化建設。
“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以蔬菜、花卉種植大戶和合作社骨干為主。學員在個人網上申報的同時填報紙質申報表,并經村、鄉、區審核后將符合條件的報名人員納入學員庫管理,擇優進行培育,確保培訓效果的最大化。”晉寧區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表示,晉寧區政府十分重視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專門成立了“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工作領導小組”負責相關工作,并從區農業農村局和鄉鎮抽調骨干組成工作隊伍,對每一期培訓學員進行管理和服務,確保培訓出成效、見成果。
在區、鎮、村各級政府部門的支持下,2020年,她的合作社繼續擴大種養規模達100畝,同時還開拓了垂釣、露營、水果采摘等戶外項目。在合作社的示范引領下,看到稻田養魚獲得成功的村民也積極加入稻田養魚等農旅項目中來,共帶動60戶農戶140畝土地發展稻田養魚和其他100畝種養項目。
好在2016年,晉寧區組織實施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在了解到這一消息后,李江紅帶領社員帶著問題參加了培訓。學習過程中,李江紅不斷向老師請教并和同學們探討土壤改良的方法,為合作社的土壤改良謀劃著。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實踐課上,大棚種植蘑菇后土壤的實況和蔬菜生產的實況讓李江紅眼前一亮,這不就是她一直在苦苦追尋的土壤改良最適于本地的方法嗎?在經過詳細了解后,說干就干,最終她解決了土壤板結的難題,還提升了產量和質量。緊接著,合作社探索加氨種植球蓋菇技術,實現平均畝產量7噸、畝產值14萬元的目標。
“通過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有效提升了農民素質,培訓滿意率100%。”晉寧區農廣校有關負責人介紹,這些經過培訓的農民很多都成鄉村振興“領頭雁”,正帶領著大家走向更廣闊的發展之路。
來源丨昆明日報
記者丨趙書勇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主要目的在于分享信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權益請及時告知我們,我們將在24小時之內刪除。
更多新的招聘、考試信息
關注微信公眾號:yn2553
或長按二維碼關注
上一篇上一篇:昆明鄉村旅游熱,這些地兒可解鄉愁,快點進來收藏
下一篇下一篇:昆明世博園旅游區公告丨溫馨提示